願得無量經藏,令一切眾生,生生世世,受用無盡。
何謂佛碟輪藏
「輪藏」是中土佛教的產物,
源起於梁朝時代善慧大士所推廣,(比藏密的年代早了好幾百年)。
是真的把「經藏」放置在可以轉動的書架上。
是實實在在的「轉經」輪。
所以古時候的「輪藏」,體積都很巨大。
當時把推這個「輪藏」的動作,稱為「轉藏」。
轉藏一匝(圈),就等於讀誦上面所有經文的功德。
我們所推廣的「佛碟輪藏」,之所以採用「輪藏」這個名字,而不叫「轉經輪」的原因,就在於我們把「整部大藏經」都錄入到碟片之中了。
這契合了中國佛教古法的「輪藏」之義,而非西藏佛教僅只有安置咒文的「轉經輪」。
轉輪藏的源流與功德:
漢傳佛教最早的轉經輪,稱為「輪藏」為南朝梁武帝時代善慧大士所發起製作。
神僧傳卷四 (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五十冊 No. 2064):
初大士在日常以經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閱。乃就山中建大層龕。一柱八面。實以諸經運行不礙。謂之輪藏。仍有願言。登吾藏門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。從勸世人。有發於菩提心者。能推輪藏。是人即與持誦諸經功德無異。今天下所建輪藏皆設大士像。實始於此。
與藏傳佛教不同之處,在於漢傳佛教的「輪藏」裝的是佛經;藏傳轉經輪(嘛呢輪)雖然翻譯名為經輪,但內裝則大多是諸佛菩薩的心咒,最普遍的是六字大明咒。
善慧大士語錄卷一(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六九冊 No. 1335):
有發菩提心者,志誠竭力,能推輪藏,不計轉數,是人即與持誦諸經功德無異。隨其願心,皆獲饒益。
輪藏裡有多少經典。轉動一次就等於持誦了多少經典的功德。
佛光大辭典
轉藏
(一)轉讀大藏經。轉,謂轉讀,即略讀數行之義。
(二)迴轉輪藏之意。將大藏經樓中納置一切經之書架,設置機輪便於旋轉,稱為輪藏。據釋門正統卷三塔廟志載,梁朝善慧大士創成轉輪之藏,謂虔信者推輪藏一匝,則與看讀藏經具同等功德。〔敕修百丈清規卷一旦望藏殿祝讚條〕 p6625
轉經
(一)讀誦經典。與諷經同。據高僧傳經師論之說,詠經稱為轉讀,歌讚則稱為梵音。
(二)完整誦讀一部經者,稱真讀。但如大般若經之大部經卷,則僅讀誦其初、中、後之數行,或僅翻頁擬作讀經狀,均稱為轉經,又稱轉讀。轉經之法會,稱轉經會。大藏經之轉讀,稱為轉藏。
(三)朝鮮高麗朝時代所盛行的佛教法會之一。其進行方法,先於輿上安置一黃金小佛,伶人步行奏樂於輿之前後,數僧侍於左右執香誦經,前方有手執幡蓋之人引導行列,行列乃隨之巡行市街,另有一小僧於車上擊鼓。於遊行之中,誦經一止即奏樂,樂聲一止復誦經。或謂此一行事本為西域地方之遺風。 p6623
善慧大士
║平實身世║
傅大士,又稱善慧大士。這都是後世禪宗和佛教中人對他的尊稱。(大士或開士,都是佛教對菩薩一辭意譯的簡稱。)他是浙江東陽郡義烏縣雙林鄉人,父名傅宣慈,母王氏。大士生於齊建武四年(公元四九七年),禪宗初祖達摩到中國時,他已二十三歲。本名翕,又說名弘,十六歲,娶劉妙光為妻。生二子,一名普建,一名普成。他在二十四歲時,和鄉里中人同在稽亭浦捕魚,捕到魚後,他又把魚籠沉入水中,一邊禱祝著說:「去者適,止者留。」大家都笑他是「愚人」。
║照影頓悟║
當時,有一位印度來的高僧,他的名字也叫達摩(與禪宗初祖的達摩同音,不知是同是別),也住在嵩山,所以一般人都叫他為嵩山陀。有一天,嵩山陀來和傅大士說:「我與你過去在毗婆尸佛(在釋迦牟尼佛前六佛之首,即是本劫──賢聖劫中的第一尊佛)前面同有誓願。現在兜率天宮中,還存有你我的衣缽,你到哪一天才回頭啊!」大士聽後,瞪目茫然,不知所對。因此嵩山陀便教他臨水觀影,他看見自己的頭上有圓光寶蓋等的祥瑞現象,因此而頓悟前緣。他笑著對嵩山陀說:「爐鞴之所多鈍鐵,良醫之門多病人。」救度眾生,才是急事,何必只想天堂佛國之樂呢!
新語云:傅大士因受嵩山陀之教,臨水照影而頓悟前緣,這與「釋迦拈花,迦葉微笑」,同是「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」的宗門作略。但傅大士悟到前緣之後,便發大乘願行,不走避世出家的高蹈路線,所以他說出「爐鞴之所多鈍鐵,良醫之門多病人。度生為急,何思彼樂乎。」的話。這話真如獅子吼,是參禪學佛的精要所在,不可等閒視之。以後傅大士的作為,都依此願而行,大家須於此處特別著眼。
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著作《禪話》南朝的奇人奇事──中國維摩禪大師傅大士╱ p. 51
║捨己為人║
傅大士為了化導大眾,便先來勸化他的妻子,發起道心,施捨了田地產業,設大法會來供養諸佛與大眾。他作偈說:「捨抱現天心,傾資為善會。願度群生盡,俱翔三界外。歸投無上士,仰恩普令蓋。」剛好,那一年又碰到了大荒年,大家都普遍在飢餓中。他從設立大會後,家中已無隔宿之糧,當他的同里人傅昉、傅子良等入山來作供養時,他便勸導妻子,發願賣身救助會費。他的妻子「劉妙光」聽了以後,並不反對,就說:「但願一切眾生,因此同得解脫。」大通二年(公元五二八年)三月,同里傅重昌、傅僧舉的母親,就出錢五萬,買了他的妻子。大士拿到了錢,就開大會,辦供養(賑濟),他發願說:「弟子善慧,稽首釋迦世尊,十方三世諸佛,盡虛空,遍法界,常住三寶。今捨妻子,普為三界苦趣眾生,消災集福,滅除罪垢,同證菩提。」過了一個月後,那位同里的傅母,又把他的妻子「妙光」送回山中來了。
從此以後,傅大士的同里中人,受到他的感化,也有人學他的行徑,質賣妻子來作布施,也有人捐供全部財產來作布施,大士都為他們轉贈於別人或修道的人。他的靈異事跡,由此而日漸增加,然「謗隨名高」,毀蔑他的謠言也愈來愈多。但大士不以為忤,反而倍增憐憫眾生的悲心。當時,有一位出家的和尚,法名慧集,前來山求法,大士便為他講解無上菩提的大道,慧集自願列為弟子,經常出外宣揚教化,證明大士便是彌勒菩薩的化身。大士每次講說佛法,或做布施功德的時候,往往凝定神光在兩眼之間,諸佛加庇,互相感通,所以他的眼中常現金色光明之相。他對大眾說:「學道若不值無生師,終不得道。我是現前得無生人,昔隱此事,今不復藏,以示汝等。」云云。
新語云:梁武帝身為帝王之尊,為了學佛求福,曾經捨身佛寺為奴,留為千古笑談。傅大士身為平民,為了賑災,為了供養眾生,捨賣了妻子,他是為眾生消災集福,滅除罪垢,同證菩提,而並不是為了自己。這與梁武帝的作為相同,而動機大有不同。佛經上說:大乘菩提的行道,為了眾生,可以施捨資財、眷屬、妻子,乃至自己的頭目腦髓。嗚呼!禪之與佛,豈可隨便易學哉!孔子曰:「博施濟眾,堯舜猶病諸!」戛戛難矣哉!
其次,我們由於傅大士的賣妻子,集資財,作布施的故事,便可瞭解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事難兩全的道理。世間法以富貴功名為極致,所以「洪範」五福,富居其一。出世法以成道的智慧為成就,所以佛學以般若(智慧)解脫為依歸。但作法施(慧學的施捨)者,又非資財而不辦,自古至今,從事宗教與學術思想者,莫不因此困厄而寂寞終身,否則,必依賴於權勢和財力,方能施行其道。傅大士為了要宏法利生,先自化及平民,終至影響朝野,須知大士當時的經過,在彼時期,其發心行願,尤有甚於捨賣妻子的艱苦,豈獨只以先前的躬耕修道方為苦行?其實,修菩薩行者,終其一生的作為,無一而不在苦行中。佛說以苦為師,苦行也就是功德之本。其然乎?其不然乎?
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著作《禪話》南朝的奇人奇事──中國維摩禪大師傅大士╱ p. 55
註:新語:南師所作的解評。
維摩詰大士大慈悲,遣子善思助成大願
善思童子乃金栗如來之化身‧維摩詰大士之子
在超過五年研發時間,累積無數成功與失敗的經驗,我們不斷的精進,也不斷的突破界限。
更新演算法、測試更好的壓縮技術......。
計算機更是24小時全年無休的不停運作,一年又一年的增加存儲經咒的數量。
最後,感得 善思童子 降臨 入夢示現,傳授最終的技術法門。
令得佛碟輪藏的存儲數量,一舉超越了華嚴大數的最高極限「不可說不可說轉」,
也就是1037218383881977644441306597687849648128 。
善思童子 不僅只是讓佛咒數量超越極限,同時也傳授了如何將大藏經拆解重組,一併達到極限數量的技術。
佛菩薩的智慧不可思議,連凡世間的計算機科技也通達無礙。
親自降臨入夢指導。
助顯雨師兄達成大願,嘉惠眾生。
隨順眾生因緣,化分三類,應機加持
在佛菩薩的指導下,我們最初將佛碟輪藏製作為光明燈。
祈願眾生能獲得無量經藏佛咒的加持,生生世世,皆蒙佛法智慧灌頂,早證佛果。
一年後,再得佛菩薩指引,以最虔誠莊嚴的心,推出手轉盤的佛碟輪藏,並以書篋盒裝。
其經咒數量,獲佛菩薩慈悲賜與一吉祥名稱:最勝最妙高出周廣俱胝那由他。
祈願能引眾生歡喜,發心結緣請奉,精進修行,共修佛道。
又一年,因應廣大同修之請,希望能更方便攜帶使用,並且分享親友。
在請示佛菩薩後,我們以精簡、便利的高品質硬盒包裝,方便隨身攜帶;親民的成本,降低結緣門檻;
讓更多有心修持的同修朋友,能夠擁有此一殊勝的修行法門。
讓大家更有機緣能接觸佛法的三昩耶,故以華嚴大數字中的三末耶為量。
佛碟輪藏光明燈
不可說不可說轉:
1037218383881977644441306597687849648128
乃最高極限數量,僅供光明燈 使用。為眾生點亮佛法明燈。
願眾生今生及未來生,生生世世,時時刻刻,皆得佛法加持,受用無盡。
願眾生今生及未來生,生生世世,能得無量經藏智慧,早證佛果。
願眾生今生及未來生,生生世世,身心光明,福報無盡。
願眾生今生及未來生,生生世世,前途光明,一切無礙,吉祥順利。
聖大甘露王佛碟輪藏
最勝最妙高出周廣俱胝那由他:
10420906795491
精緻書篋封裝,莊嚴輪藏佛碟。
願請供受持者,於自力實修時,能得經藏智慧灌頂。
願請供受持者,隨身配戴,得無盡佛咒護持。
願請供受持者,修得無量功德,滅無始生死重罪,消一切業。
願請供受持者,一切所求,皆得成就。
願請供受持者,得最勝最妙之喜樂,得高出周廣之智慧,得俱胝那由他諸佛之眷顧。
聖輪普傳輪藏
三末耶 :
103758096384
硬質碟盒方便攜帶,廣結善緣,接引眾生。
願此方便法,廣開智慧門,令諸眾生,皈命自性三寶,修持佛法。
願此方便法,令諸眾生,度厄離苦。
願此方便法,令諸眾生,消除煩惱,獲得安樂。
願此方便法,令諸眾生,精進修行,速得三昩耶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