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傳輪藏的修持法
最基本的修持方式,就是當成轉經輪來使用。
用手指壓著佛碟輪藏旋轉,不禁忌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。
普傳版的佛碟輪藏當中有103758096384 數量的大藏經,經中亦含有諸佛菩薩的咒語。
轉動一圈,等同持誦103758096384 遍大藏經,等同持誦103758096384 遍咒語。
佛經中常見的旋轉或繞行方向,都是講「右匝旋繞」,也就是現代說的順時針方向。但其實這只是隨順了古婆羅門眾生的信仰習俗罷了。
佛法是不執著方向的,憑據可參考金剛經:「須菩提!南、西、北方、四維、上、下虛空,可思量不?」「不也。世尊!」
所以轉經時,完全不必忌誨是不是不小心轉反了方向。
佛菩薩的咒語也不會因為反轉、倒著唸了,就變成惡魔的咒語,這是不可能的。
佛經明確記載,佛菩薩心咒的每一個字單獨唸都俱有強大的正面加持力,即使任意組合,也不會有副面作用。這些強大光明的咒語,即使只唸一個字,甚至只是憶想咒名的一個字,都有無量功德加持力。何況是倒著唸呢?
當然,不管是正唸倒唸,或只是唸誦或憶想一個字,都要有恭敬心。沒有恭敬心,佛菩薩雖然也會慈悲加持,但功德力就只能遠作來世成就之因,無法成為現世福德之果了。
那麼還有別的修持方式嗎?
當然有的。
一、受持:有兩種。1是手持禮敬,就是雙手捧著佛碟輪藏,自心口抬至額頭處再放下來,這個動作即是手持禮敬。禮敬輪藏,就是受持103758096384 部大藏經,等同禮敬103758096384 部大藏經。2是恭誦經名,103758096384在華嚴大數中稱為三末耶。因此我們可以持誦「南摩三末耶大藏經薩婆訶」來作為修持功課。
二、禮拜:對著佛碟輪藏雙手合十(合掌)禮拜,禮拜一次與轉輪藏一次的功德相同。
三、供養:金光明經云「燒種種香供養是經」,寶篋印陀羅尼經曰:「若人供養此經。以花香塗香花鬘衣服嚴具而供養者。即於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俱胝如來之前。成天妙花妙香衣服嚴具。七寶所成積如須彌。而為供養。種殖善根亦復如是。」,妙法蓮華經 -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:「汝等但能擁護受持法華名者,福不可量;何況擁護具足受持供養經卷,華香、瓔珞、末香、塗香、燒香、旛蓋、伎樂,燃種種燈,酥燈、油燈、諸香油燈、蘇摩那華油燈、薝蔔華油燈、婆師迦華油燈、優鉢羅華油燈,如是等百千種供養者。」
四、安置於佛塔中,然後再禮敬、供養、或是繞塔。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「書前總持安於塔內。作百千種廣大供養。誦此總持七百遍。日增智慧延壽無量。」
五、隨身攜帶: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「若讀若誦受持。若佩身上若書衣中。若置幢上。若書經卷若書素[疊*毛]及牆壁牌板。乃至聞聲手觸及影其身。及轉觸餘人。決定當得不退轉無上菩提。能於現世獲無量百千功德。」大乘莊嚴寶王經「※此戴持度人以手觸於餘人之身。蒙所觸者是人速得菩薩之位。※戴持之人見其男子女人童男童女乃至異類諸有情身。如是得所見者悉皆速得菩薩之位。如是之人而永不受生老死苦愛別離苦。※若有戴持在身中者。是人亦不染著貪瞋癡病。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「或帶身上或書宅中,當知是人盡其生年,一切諸毒所不能害。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來,所有一切輕重罪障,從前世來未及懺悔,若能讀誦、書寫此呪身上帶持,若安住處莊宅園館,如是積業猶湯銷雪,不久皆得悟無生忍。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生者,若能至心憶念斯呪,或能身上帶此悉怛多鉢怛羅者,便生福德智慧男女;求長命者速得長命;欲求果報速圓滿者,速得圓滿;身命色力亦復如是。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,必定不生邊地下賤,何況雜形。是善男子若讀、若誦、若書、若寫、若帶、若藏,諸色供養,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;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,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,由是得於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劫,常與諸佛同生一處,無量功德如惡叉聚,同處熏修永無分散。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;未得戒者令其得戒;未精進者令得精進;無智慧者令得智慧;不清淨者速得清淨;不持齋戒自成齋戒。」
六、放在家裡:不退轉法輪經-卷第四安養國品第九「有此經處即是一切天人中塔,利益無量其福不虛。」
如何迴向
很簡單。
按下述的方式唸誦即可:
願以 手持 (或是 配戴、碰觸、安置、轉動、禮敬、禮拜、供養......看自己用哪一項修行)
三末耶大藏經
之功德,
迴向 自己想祈求的事
轉輪藏的修行根據
一、善慧大士:
漢傳佛教最早的轉經輪,稱為「輪藏」為南朝梁武帝時代善慧大士所發起製作。
神僧傳卷四 (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五十冊 No. 2064):
初大士在日常以經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閱。乃就山中建大層龕。一柱八面。實以諸經運行不礙。謂之輪藏。仍有願言。登吾藏門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。從勸世人。有發於菩提心者。能推輪藏。是人即與持誦諸經功德無異。今天下所建輪藏皆設大士像。實始於此。
與藏傳佛教不同之處,在於漢傳佛教的「輪藏」裝的是佛經;藏傳轉經輪(嘛呢輪)雖然翻譯名為經輪,但內裝則大多是諸佛菩薩的心咒,最普遍的是六字大明咒。
善慧大士語錄卷一(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六九冊 No. 1335):
有發菩提心者,志誠竭力,能推輪藏,不計轉數,是人即與持誦諸經功德無異。隨其願心,皆獲饒益。
輪藏裡有多少經典。轉動一次就等於持誦了多少經典的功德。
二、佛光大辭典
轉藏
(一)轉讀大藏經。轉,謂轉讀,即略讀數行之義。
(二)迴轉輪藏之意。將大藏經樓中納置一切經之書架,設置機輪便於旋轉,稱為輪藏。據釋門正統卷三塔廟志載,梁朝善慧大士創成轉輪之藏,謂虔信者推輪藏一匝,則與看讀藏經具同等功德。〔敕修百丈清規卷一旦望藏殿祝讚條〕 p6625
轉經
(一)讀誦經典。與諷經同。據高僧傳經師論之說,詠經稱為轉讀,歌讚則稱為梵音。
(二)完整誦讀一部經者,稱真讀。但如大般若經之大部經卷,則僅讀誦其初、中、後之數行,或僅翻頁擬作讀經狀,均稱為轉經,又稱轉讀。轉經之法會,稱轉經會。大藏經之轉讀,稱為轉藏。
(三)朝鮮高麗朝時代所盛行的佛教法會之一。其進行方法,先於輿上安置一黃金小佛,伶人步行奏樂於輿之前後,數僧侍於左右執香誦經,前方有手執幡蓋之人引導行列,行列乃隨之巡行市街,另有一小僧於車上擊鼓。於遊行之中,誦經一止即奏樂,樂聲一止復誦經。或謂此一行事本為西域地方之遺風。 p6623
三、密咒圓因往生集
在“大藏經”[諸宗部]中《密咒圓因往生集》(1卷)講到功德寶山神咒,原文:“大集經雲。若人誦此咒一遍。如禮大佛名經四萬五千四百遍。又如轉大藏經六十萬五千四百遍。造罪過十刹土。入阿鼻大地獄。受罪劫盡更生。念此咒一遍。其罪皆得消滅不入地獄。命終決定往生西方世界。得見阿彌陀佛上品上生。”
誦此咒一遍,如,禮大佛、名經,四萬五千四百遍,所造眾業,縱愈世界微塵數,應墮阿鼻地獄者,虔持此咒、臨終亦能往生西方,其功效之大可知矣。重要功德在於誠心持念可以消除罪業、不墮地獄,往生西方極樂淨土。持誦此咒可讓三德具足,種下成佛的種子,培養福德智慧。法性之山,功德圓具,無罪無業,臨命終時得見阿彌陀佛,上品上生。功德由心性而來。眾生原本具足三種圓滿功德:法身德、般若德、解脫德。法身德是自性所具的清淨佛性,橫遍十方、豎窮三世;般若德不著一切相,如如不動;解脫德讓一切自在無礙。